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宝能与其旗下前海人寿和南玻的纷争愈演愈烈,流言四起。低调多年的“宝能系”被推到聚光灯下,不仅牵出了前海人寿与宝能的“恩怨情仇”,也引起了监管的高度关注。
7月15日,前海人寿官网披露了一份银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书》。意见书指出,对前海人寿提出立即进行问题整改、严禁股东不当干预公司经营、切实维护公司局面稳定的监管意见。而事件起因于四天前宝能集团的一篇公告。
7月11日,宝能集团公告称,旗下钜盛华为前海人寿控股股东,对前海人寿进行人事调整,免去沈成方前海人寿董事、总经理职务,免去陈琳前海人寿监事职务。此次人事任免后,今年刚好十岁的前海人寿顿时成了无董事长、无总经理、无监事长的“三无”公司。
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却非常的微妙,7月11日那天南玻A计划是召开审议发行28亿可转债融资的临时股东大会。据一名钜盛华高层透露,之所以会使出“缓兵之计”,是想要遏制前海人寿主要管理者突破上市公司治理底线所做出的的不合理决策,保全南玻股份这块前海人寿基石资产。
摆烂:前海人寿业绩惨淡
有人不解,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以前不是同个战线的盟友吗?如今为何撕破脸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经被称为行业黑马的前海人寿,从三年前就开始初露亏损端倪。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开始,前海人寿保费收入规模及增速显著下降,由2019年765.39亿元下降至2021年718.41亿元。据2021年报显示,前海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较前一年11.39亿元大幅缩水。年报上还赫然显示一笔高达26亿元的大股东钜盛华支付给前海人寿的营业外收入。剔除这一笔营业外收入,前海人寿2021年净利润巨幅亏损25亿元。
直至今年,这种断崖式下滑的趋势不但没有丝毫得到扭转,反而愈加严重。一季度,前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09.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0.14亿元骤降78.53%,净亏损达23.23亿元,业内排名下降至74名,当年之勇消失不见。另外,自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前海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一直为C级,已持续7个季度。按照最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定,从2021年一季度至今,他都属于偿付能力不达标机构!
难道是在当今经济形势之下,保险企业都集体下行?但对照同等体量的寿险同行,同期却都表现亮眼。总资产约4000亿的阳光人寿2021年实现保费收入608.3亿元,同比增长超10%,实现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大增64.32%。营收规模同层级的中邮人寿,2021年实现净利润 14.03亿元,增长6.61%。
在当下业绩考核机制下,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人力队伍持续清虚,NBV承压,各险企纷纷聚焦“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采取差异化具体策略深化改革,激发新产能。面对同样的大环境,谁在积极思变,谁在摆烂,一目了然。前海人寿严重下滑的经营业绩,与以沈成方和陈琳为代表的管理层脱不了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沈成方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精算专业,是中国第一批精算师。工作早期在平安任职,在平安保险先后担任过多个专业管理岗位。2011年,沈成方加盟前海人寿并参与公司筹建,在加入前海人寿之后,沈成方一直担任前海人寿副总经理兼首席精算师,分管战略企划、产品精算等核心部门。2018年8月24日,经银保监会核准,沈成方正式担任前海人寿总经理。
而陈琳是前海人寿的元老级人物,自前海人寿成立之初,便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
此前,为了改善前海人寿的经营状况,大股东钜盛华做出了多方努力,多次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股权交易,支持其提高各项财务指标。
公开信息显示,2018-2020年,钜盛华通过其子公司分别受让中炬高新、南宁百货、韶能股份股权,前海人寿获得收益约40亿元。钜盛华通过依法合规的市场化交易,切实履行了股东支持公司发展的义务,有效提高前海人寿偿付能力水平。
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挽回前海人寿走下坡路的颓势,股东方对前海人寿管理层的治理能力也逐渐失去了信任和耐心,
更令股东们忧心的是,前海人寿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南玻也藏着自己的“小九九”。前海人寿作为南玻第一大股东,在南玻内部,董事长陈琳领导下的管委会享有极大话语权。而且2021年3月,南玻修订《公司章程》。修改章程时,南玻副董事长、总经理均系王健。章程修改明显限制其职权,且将权力进一步集中于董事长陈琳手中,其权力边界进一步扩大,已演变为事实上的一言堂,公司治理出现严重问题。
据南玻内部很多老员工、老干部反映,部分管理层拿着天价年薪,只会争权斗利,毫无进取心和能力。在2021年绩效考核计划早已确定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春节后,在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上南玻管理层又提出增加额外1亿元奖金,“这种要求显然太贪婪”,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管理规则,最终被独董否决。
“这充分说明南玻集团部分管理层私心极重,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严重损害南玻集团公司利益,损害前海人寿利益、损害500万保户利益。”相关人士表示。
裂隙:不超28亿可转债成争端关键
6月22日,南玻董事会临时会议上,全票通过了发行28亿元规模可转债的计划。根据计划,募集资金中有20亿元将投向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剩余8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需要注意的是,南玻计划发行的这笔可转债,对董事长极度“放权”,从发行定价、利率、规模,到未足额募资后的资金用途调整,在股东大会授权的前提下,都交由董事会、董事长或董事长授权人士“按需调整”。
对于这一点,宝能高级副总裁、南玻董事程细宝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中,多次表示本次可转债的授权过大,或有不妥。
6月28日、7月2日,南玻董事张金顺、董秘杨昕宇辞职。其后,风云突变。在钜盛华主导下,前海人寿7月8日、7月1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临时会议,罢免沈成方前海人寿董事、总经理职务,罢免陈琳前海人寿监事职务,并委派李剑龙作为唯一授权人参加南玻股东大会,要求对上述可转债相关议案投反对票。
虽然监管所指此临时股东大会违规,但这也是作为大股东的钜盛华保障前海人寿资产安全及保户利益的无奈之举。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南玻股价远低于公司价值的低迷时期发行可转债是赤裸裸的低价贱卖股票,一旦实施,初步估计南玻将损失数百亿资本权益,严重伤害南玻全体股东利益,严重伤害前海人寿基石资产价值。钜盛华方对这个观点也表示同意,南玻可南玻自有资金充足,转债融资不具有紧迫性。“作为优质上市公司,南玻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等多种方式募资,发行可转债方案让市场深感震惊,这又是一次非常恶劣的管理层架空股东大会、董事会事件。”
在7月15日银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书》公布之后,钜盛华公告表示,将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监管意见要求,全面完善前海人寿公司治理,推动前海人寿高质量发展。
8月3日的股东大会,将会是这场终局之战的胜负手,今后南玻公司风云变幻就看这回了。